Shanghai Xinhua Community Blue Sports Corner

这个小广场改造项目非常特殊,它既不是政府主动建设的公园,也不是开发商配套建设的公园,而是社区筹集社会资金为自己建设的广场。典型的儿童公园通常都会排列着产品化的游乐设备,配置上大同小异,而我们却把这个社区运动场设计得独一无二。为了打造一个社区孩子们喜爱的场所,我们将空间设计得幽默、可爱,并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字来自建筑师)
Shanghai Jinding Tiandi 14-01 Plot Office & Apartment

金鼎·星元是上海金桥金鼎天地的枢纽地块,这个生态活力综合体通过滨水空间和空中步行连桥系统串联起整个城市副中心的商办娱乐和教育居住组团。作为山水城市设计理念的一次有力实践,复合功能的建筑群体就像是从水边有机生长出来的错落峰峦。立体景观退台系统让公众可以从水岸拾级而上,这种人与自然的对话空间一直向上延伸到所有塔楼的顶端。无论是办公、长租公寓,还是多功能演播中心和社区商业,所有的使用者都能够感受到项目对人本的关怀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拥抱。建筑师还一体化设计了标志性的跨河步行连桥,为城市围合出充满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文字来自建筑师)
Shanghai Life Hub Anting Phase II

设计以“AUTO · FUTURE”为设计概念,将汽车的流线型姿态融入到建筑立面,通过建筑形象与室内空间的整体设计彰显出空气动力学的美感和工业设计的未来感。在建筑中打造城市客厅,18米宽的大台阶和演绎中庭空间,作为汇聚整个安亭乃至辐射整个嘉定区与花桥的城市活力场。同时在建筑中庭打造未来汽车体验馆,内部设有全国首个“汽车坡道 + 商业中庭”的创意空间。独特的环形车道METALOOP盘旋上升贯穿B1至L3,结合汽车展示为顾客提供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汽车文化体验。(文字来自建筑师)
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rthopedic Center

整栋建筑的外观设计采用退台形式,在保证相邻居民区的日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形成独特的阶梯状格局。多层次的屋顶花园巧妙地将绿化景观引入到患者身边,通过绿意盎然的环境为手术室、苏醒室和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提供康复动力。(文字来自建筑师)
Shanghai LingGang Nano Park

建筑表面选用彩钢板、拉伸铝网、水泥纤维板及铝板作为主要材料,不仅强调了工业主题,也通过预制装配化的构件,有效控制了建造成本与效率。外置楼梯如同精密的引擎插件,这些楼梯不仅强化了建筑的垂直交通功能,同时也成为视觉焦点。
Shanghai iag Art Museum

空间整体调性以简洁白色为基调,动线追求简单明确。但在细微之处如铺地,扶手,天花等区域又能解读出与iag先锋艺术气质相契合的细节颗粒风格化表达。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光线效果之下都展现了丰富的光影效果。
Shanghai Pluto Xuhui Riverside Coffee Station

钢结构被透明的玻璃包裹,形成了一种轻盈的工业感,如同建筑被X-ray透视一般,也呼应了Pluto X的母题概念。徐汇滨江成为Pluto X的第一个试验地。这一语汇试图和周围的工业遗址形成一种延续关系。
在白天,建筑呈现一种半透明的开放状态,扬起的玻璃体量映射周围的树木与江水;在晚上,玻璃盒子内嵌的格栅LED屏幕放映着动态的艺术化图像,为黑夜中的城市带来一抹变幻不定的色彩。
Shanghai Kriya Yoga Pilates

普拉提教室位于咖啡吧左侧,入口同样是一个发光的矩形框,与空间的主入口相呼应。教室内光线充足,PC板后置灯光形成的背景墙让室内的光线更加柔和,为练习者营造出一个纯白、舒适、温暖的空间。白色楼梯通往二楼,空间色调在到达二楼的瞬间转换成柔和的米色。我们通过不同的灯光色温、饰面材质的变化创造出这种微妙色调的转换,让人舒适又惊喜地进入一个更加静谧的世界。
Shanghai Xinle Road Community Library

设计以模拟心电图形式的折线为分割,将上部浅灰色质感涂料与下部贴近自然的防腐木材料相互咬合,形成如心电图般跃动的“心动的信号”。同时设计巧妙地将灯带与材料封缝相结合,避免了书屋较长沿街立面的冗长感和沉闷感,大幅度提升了书屋辨识度,并传递给人一种温度感与亲和力。通过与街道互动的可开启立面设计,在城市界面形成一个崭新的生活互动空间,无论周边居民还是到访游客,都可在此停留小憩,创造出更多公共休闲空间和社交机会。
Shanghai Caolu Garden City

主要的城市立面,宛如一副画面,映照着这片区域的蓬勃生机,绽放着活力的光彩,涌动着动态的韵律,散发着视觉的魅力。与此同时,它也为受自然启迪的露台和下沉式的市民节日广场提供庇护,在喧嚣的街道中,为人们呈上一处静谧的休憩之所。(文字来自建筑师)
Shanghai Yuyuan Road Historical Site Renovation

作为历史名人的生平展示空间,这里承接着爱国主义教育展示的功能。然而,对于城市空间,这里只是一段再普通不过的街头过道,只是居民们的习惯通径。周边的居民每天穿过名人墙的内街空间,去往长宁温水游泳馆、江苏路街道活动中心,匆匆走过,很少会留下一刻的驻足。如何让这个充满上海味道的狭小空间承载更多的城市记忆,让名人墙静态的走道空间转变成有温度的城市交往和会客场所,这是名人墙改造的筑境设计团队所关注的,于是,一个有声音、有影像、有城市记忆的“F³ Mini Museum——上海微型城市记忆博物馆”由此而生。
Shanghai White Magnolia Plaza

该综合体是社区重建计划的核心,整体设计计划直接与上海黄浦江沿岸的新建公园相连。白玉兰广场主塔具有复杂的曲面,而穿孔的金属横向遮阳肋则突出了曲面,从而增强了其环保性能。设计中运用了大量曲线线条。建筑幕墙、雨篷、塔楼、塔冠等均为异形曲面形式,通过幕墙单元化和结构一体化设计,将建筑流线型的柔美完美展现。
Shanghai West Bund Museum

纯粹的几何空间下有着极具线条感的结构体系与视线引导。光感与材料感并具,展览性与社交性并存的室内公共空间也给滨江的岸线步道带来一个联系城市内部空间与滨水体验的室内过渡。空间中有向着四面联通的开敞大空间,有独享一面景观的“瞭望空间”,也有着更偏“内向”的“过渡空间”。
Shanghai Vanke Union City

垂直的立面线条在光线的照射下立体感变得更加丰富,材质的颜色、光影的关系都进一步加强。建筑立面的几何变化与材质组合使得建筑的整体感进一步加强。
Shanghai Tianhua Caohejing Office

室内公区使用了暗色材质以及丰富的灯光设计,在入口区域营造了社区/会所风格的交流空间。办公、会议空间采用了可以灵活布置的隔墙系统,让塔楼平面层的空间布置更加易于组合。
Shanghai Urban Space Art Seasons (SUSAS) 2017

在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我们通过“连接”与“断裂”读音的相同和双关,讨论在当代城市进程中的公共空间的未来,如何将各种原因形成的断裂转化为连续开放、可达舒适的人性化高品质公共空间。“连接: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的提出是上海城市空间中“断点”转化的产物和映照。我们呈现全球优秀滨水与公共空间整治优秀案例,讨论上海滨水空间的未来。民生码头作为滨水空间的一部分,其改造作为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如何连接和重整原先断裂的城市空间,构筑开放平台以真正的提升黄浦江两岸开放空间的潜在价值,以此促成更多有着相似“连接”性的未来公共空间。
Shanghai Shimao Festival City Renovation

本案的设计概念是“剧场”,设计师将顾客赋予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游客、观众与演员;而建筑则被定义为剧场的前厅、观众席和后台。在建筑外侧,一组飞天梯犹如红毯让人眼前一亮,将南京东路上的游客直接送至世茂广场的三层平台及主入口;而另一组飞天梯则可引导顾客直达五层:“包厢”。
Shanghai Shenghong Petrochemical Innovation Center

项目用了简洁的设计语言,通过颜色、材质的划分,以及空间的简单构成把办公空间合理规整,呈现了明朗干练的整体氛围。
Shanghai Yuyuan Road Public Market

在历史文化建筑的改造中,除了要考虑空间的再生,更要探索“内容”的复兴。理想的历史街区改造一般从空间出发,根据旧建筑的造型特点,提炼出历史印记符号,同时尊重建筑现有功能,进而实现激活。本案的更新设计,遵循“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定位,在追求“精致”和“时尚”的同时,还需调和原著居民的“烟火气”。面馆、杂货店、裁缝铺……一些如今在时尚魔都已难寻踪迹的老式业态,在愚园路的一些弄堂里一直存在,包括宏业花园。
Shanghai Hongqiao Performing Arts Center

天山电影院坐落于上海天山路,曾是沪西最为知名的影院之一,但随着上海新虹桥地区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天山路已然发展成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老旧的天山影院与其周边林立的现代建筑、商场未免略显不合。因此,长宁区政府决定对这一国营影院展开一次改扩建,并更名为上海虹桥艺术中心。改扩建后的天山电影院更名为虹桥艺术中心,不仅拥有了七间不同体量的电影放映厅,同时也包含了一间1000座的中型剧场。由于电影院和剧院有着不同的观众群,通常被视作两类不同的文化娱乐场所而独立建设。
Shanghai Gubei Soho

利用其在整个公园景观中的中心位置,建筑形式同时具有理性和表现力。受到Constantin Brâncu的无尽之柱的比例启发,该塔呈现为一个起伏的方尖碑形状并具有折线形的轮廓。
Shanghai The Mist Showroom 2018

项目以极低成本将美术馆的三个楼层改造为持续一周、集合诸多年轻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时尚「集市」。我们希望打破类似展场常用的「过道+展位」空间模式,用与时装行业契合的柔性材料将基地分割为动线自由、视觉通透的迷宫式空间,激发各品牌展位形成社区式的互动关系。我们以白色金属帘、弹力布及简单的金属框架为主要材料,配合线性灯带的使用,创造出一个带有些许嬉皮气质的、跳蚤市场般的展卖场。半透明的帘幕在空间中肆意流动,或卷或舒,如同烟雾般层叠着为争奇斗艳的服装们披上一层暧昧的面纱,隐约透出熙来攘往的潮流达人与时尚买手,似乎在提醒所有人,展卖将在一周时间后烟消云散,一如这个时刻流变的行业里每天都在发生的告别与新生。(文字来自建筑师)